國家級「非遺」考察 ─ 大坑舞火龍與節慶風俗之旅

逾百年歷史的「大坑舞火龍」源於19 世紀大坑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現時是香港中秋節時一連三日的傳統活動,以稻草製成的火龍被插上逾萬枝線香,在街道上飛舞翻騰。此項獨特的風俗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考察路線於中秋節期間帶領學生赴大坑進行考察,及訪問「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 其他的籌委,了解大坑舞火龍的演變及籌備過程。

國家級「非遺」考察 ─ 傳統節慶盂蘭勝會與節慶風俗之旅

「香港潮州人盂蘭勝會」為本港四項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當中的文化、風俗、儀式、宗教等元素均受到國家級的保護。在香港部分民間團體更舉行大型的盂蘭勝會。此考察路線帶領學生赴「牛頭角潮僑街坊盂蘭勝會」或「長沙灣街坊福利會盂蘭勝會」現場,就地取材,讓學生認識盂蘭節的傳統文化。

屏山文化遺產與傳統習俗之旅

屏山文物徑為本港首條文物徑,至今仍保留許多昔日的中國傳統建築。屏山可說是了解新界的傳統古村落面貌及鄧族習俗的重要起步點。學生從考察聚星樓、社壇、上璋圍、楊侯古廟、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覲廷書室及屏山鄧族文物館等,從中認識香港傳統農村的生活和建築,並可進一步探索本港可持續發展與屏山文化遺產的保育情況。

國家級「非遺」考察 ─ 長洲太平清醮與民間節慶之旅

長洲偏處一隅,與香港其他地方比較,發展相對緩慢,令不少傳統節誕如天后誕、北帝誕、太平清醮等得以順利保存。民間宗教色彩濃厚的文化傳統仍在傳承,並且不斷演化,因此令長洲成為研究華南民間宗教信仰的其中一個重要點。而「長洲太平清醮」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此路線帶領學生走訪北帝廟、天后廟、北社街坊會、郭錦記餅店等,天福馨(永佳堂)紙扎等,讓學生認識長洲的傳統文化,包括太平清醮歷史與現今居民參與、民間宗教信仰等。

海味貿易樞紐與傳統商業活動之旅

上環自19 世紀成立南北行,藉海外華僑網絡,促進各式海味入口香港,再與亞洲 各地的華人社會進行海味貿易,造就了香港過去一百年發展為世界最成功的貿易樞紐之一,上環扮演重要的角色,它的傳統商業活動仍以某種形式保留至今。是次考察所選取的三條街,包括文咸西街、永樂街和高陞街,代表了上環作為海味及中藥集散地的特殊地位。活動可讓學生了解上環傳統貿易的變遷,透過與經營者訪談,走訪海昌號、德興海味等,細味貿易行跨代家族經營的故事及淺探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集散地的特殊地位,活動可讓學生了解上環傳統貿易的變遷,透過與經營者訪談,走訪海昌號、德成海味等,細味貿易行跨代家族經營的故事及淺探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中國傳統武術之旅

中國武術源遠流長,是中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因應各文化及地域形成不同 的流派,最保守估計中國現有門派約二百多類。香港乃弘揚中國武術的重鎮之一,多個門派亦扎根於本港,此路線主要帶領學生考察部份的門派,包括黃飛鴻夫人莫桂蘭嫡傳李燦窩、福建永春白鶴拳等,讓學生了解武術的歷史、不同門派拳術的特點及跌打醫學發展等。

傳統中醫藥文化之旅

以歷史悠久的深水埗「老店」為立足點,帶學生走訪古樸風格的雷春生堂( 活化後現 為涼茶館及中醫藥診所)、大金龍參茸藥材海味、深水埗公立醫局、三太子廟、探訪惠隆號(東莞佬)涼茶及陳振潮菜種行的店主,從中探討傳統中醫藥文化,讓學生體驗街道文化及社區人情故事。

傳統節慶林村許願節與傳統風俗之旅

根據記載,新界大埔林村於南宋時期的1287 年開始有人定居,而林村許願節與傳統點燈活動乃香港保留得較完整的傳統活動。以前每逢過年過節,村民就會到樹前來參拜許願,並將寶牒拋上許願樹。而作為近700 多年的老村落,現仍存中國傳統的古蹟,包括天后廟(二級歷史建築)、文武殿及義祠。考察內容包括親身體察林村許願及點燈儀式,考察林村文武廟、天后廟、文武殿及義祠,與林村居民訪談。

國家級「非遺」考察-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大澳是現存香港唯一保留傳統風俗文化的水鄉,是一座活著的文化保育博物館。每年端午節均舉行「龍舟遊涌」活動,延續此具百多年歷史的節日慶典,饒富道地色彩的遊涌,2011 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考察除了讓學生親身感受此色彩濃厚的文化傳統,亦可從中了解當地生態、文化和漁業歷史的發展。活動內容包括考察端午龍舟遊涌( 視乎節慶)、棚屋、大澳護鹽壆、楊候古廟、龍巖寺、與大澳居民訪談。

中西方宗教文化與傳統信仰之旅

中上環保存較多香港早期的教堂及廟宇,包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 一級歷史建築物)、文武廟、天主教聖母無原罪教堂、聖約翰座堂。從考察上述古蹟可以窺見早期香港中西方宗教的傳播及華洋雜處的生活。而考察亦以建築物為主,不但讓學生了解香港早期的歷史,也同時欣賞建築的特色。